现在是:2022年9月1日 23:57:11 星期四

教育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技术

中国教科院“可评估的项目制学习行动计划”课题心得材料20

摘要:守正创新,遵循规律,用课改推进未来学校建设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花垣小学 刘桂芝 《中国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指出,...

守正创新,遵循规律,用课改推进未来学校建设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花垣小学   刘桂芝

 

《中国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指出,“未来学校”建设要主动对接时代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成长规律,坚守教育本质,回归教育本原,让未来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而非教育的工厂。我校作为百年老校,作为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就读的“国立八中”旧址,作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未来学校”建设试点校,立足本土,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守正创新,通过课程改革,以培养“八会”学生为目标,积极探索和推进未来学校建设。基本做法总结如下。

    一、确定学生发展目标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张郑重回答的问题。我校积极探索,结合“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体育人目标,把学生发展目标确定为具体的“八会”:会生活、会学习、会思考、会表达;会健体、会合作、会审美、会创造。有了具体目标,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就能有的放矢。

二、开发学生拓展课程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以适应未来发展,学校以课程改革推动未来学校建设,加强对课程体系的开发,除了落实国家课程外,还立足本地区和本校实际,积极开发学生拓展课程,通过课程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课程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以下是学生拓展课程图示:

中国教科院“可评估的项目制学习行动计划”课题心得材料20

 通过国家课程和拓展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认同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学会自我管理,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在近几年的探索中,一些课程取得一定成果。如,《民族文化在民族学校的传承研究》教育研究成果获省级一等奖;《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审美情趣》获省级美育创新案例二等奖。

2021年,我校组织优秀教师参加了全国未来教育STEM课程研究比赛。在第一阶段的比赛中,杨露、麻成吉等人的团队和石海峰、石云芬等人的团队以较高的分数成功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和比赛。《探秘蜡染》STEM课程获州级二等奖,《点亮未来》获州级STEM优秀案例奖。多个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也在县级比赛中获奖。

三、积极改变课堂形态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加大教研力度,积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形态,引导教师活用“金字塔”理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课堂上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策略,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老师们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管理课堂,努力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进行有层次的作业设计。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近两年来,学校每年一次的“以学为中心”教学大比武,在县域内影响广泛。麻晓萍老师执教《整理与复习》一课,通过腾讯直播平台,供全州教师观摩。该课荣获全州2021年度网络课堂教学教研直播活动“优秀展示课”荣誉称号。麻娅芬老师执教《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阅读策略课,到两河小学送教,得到一致好评。 

四、开发教师培训课程

教师只有在道德情操、文化素养、文明素质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培训,探索出教师培训系列课程。图示如下:

 中国教科院“可评估的项目制学习行动计划”课题心得材料20


 老师们通过线上、线下培训,逐渐提升专业能力,提升文化修养。学校逐渐形成了显有成效的校本研修模式。

五、积极进行课题研究

近两年来,学校积极进行课题研究,用课题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发展。2021年11月,我校吕秀玲副校长作为课题主持人,带领1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与区域教研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运用Classin,探索、梳理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学实践经验,初步探索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县域教研模式,初步打造了县域教育共同体。

    2021年9月,学校教科室主任刘桂芝作为课题主持人,带领18位课题组成员,申报的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一般课题《苗族地区统编版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有效教学研究》成功立项。课题的研究,有效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提高。

     此外,2021年,我校共有2项州级课题结题,12项县级课题立项;2022年,共有9项县级课题立项。老师们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很高,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未来学校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未来学校”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不断踔厉奋发,在家长课程、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高质融合、重组课程突破时限学习、学生综合评价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携手同心,让未来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成长的乐土。

   

 


相关内容

评论排行榜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