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2年9月1日 23:57:11 星期四

教育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技术

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专栏三

摘要:学校办学来一直探索着劳动教育育人方式,先后以STEAM及PBL课程理念指导,以劳动教育为契机与载体,努力探索师生共同进步的劳动教育育人模式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学规划,以PBL课程理念指导劳动实践教育;严格管理,有效实施劳动与学科间整合;注重效益,全力助推美丽乡村振兴战略。

劳动最光荣,五育齐发展

——泸溪思源实验学校PBL劳动课程开发经验谈

泸溪思源实验学校:杨志祥


  2022年8月,泸溪思源实验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这是对思源学校办学以来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肯定,更是对思源学校坚持以“劳”育人为基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发展的办学方向的高度肯定。学校办学来一直探索着劳动教育育人方式,先后以STEAM及PBL课程理念指导,以劳动教育为契机与载体,努力探索师生共同进步的劳动教育育人模式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校劳动教育工作经验汇报如下:

  一、科学规划,以PBL课程理念指导劳动实践教育

  一PBL课程为导向。PBL课程是以问题式或项目式为导向。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学习,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直学习模式。我校结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课题“可评估的项目制学习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童行书院”研发的PBL项目式学习课程,从其开发的《自然起源》《自然演变》《英雄之旅》《思路奇旅》等课程中得到启示,结合我校STEAM课程开发经验,以学生进行项目式劳动实践为载体,以小组制跨学科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创造力量规的“探究与想象”“坚毅与申辩”“合作与担当”三个维度为指引,以劳动过程中教师、学生自我及相互评价为手段,旨在以劳动为主学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党建引领。为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我校把劳动实践教育作为学校组织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王相评为组长,其他全体行政领导班子为组员的劳动实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构建“校园党建+”的管理新模式,立足教育本质,切实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促进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综合目标达成。

  三是合理布局。为切实推进学校劳动实践教育深入开展,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高度融合,学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首先,以校内的“原生态劳动示范基地——忆苦田”、“现代劳动农业基地——清心廊”、“观赏性与采摘体验式劳动基地——桃李园”为载体,开设劳动实践课程。劳动实践基地实行“班田制”管理模式,即学校把基地划分到班级,班主任为 “责任地”的“户主”,按照统一要求,种植作物,并安排有种植经验的老师现场指导,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探索的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创新精神。其次,学校一直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和家长明白学生有必要参与适当的家务劳动。学校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制定并下发了“学生劳动任务清单”,包括个人自我服务劳动及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且还结合学校感恩教育主题安排了一些孝敬长辈的劳动,引导家长做好学生家务劳动清单实施的指导、评价,带头践行“劳动最光荣”思想,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最后,学校还利用泸溪本地狮子山的150亩葡萄、柑橘劳动实践基地,浦市的100亩桑蚕劳动实践基地,红土溪的8亩稻花鱼劳动实践基地以及苗家古村落为依托,开设校外季节性实践活动课程。即:春季的校园文化进景区,夏季的采桑叶、品葡萄,秋季的快乐劳作进田间,冬季的苗家村落我来美等活动。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养成吃苦耐闹和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四是全员参与。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党员干部带头做,老师学生一起干,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老教师教新教师,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氛围,让大家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一方面,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按照劳技课大纲要求,结合场所种养项目,根据农时季节,合理选择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到场所松土、锄草、浇水、施肥、采摘。建立评比制度,对各班场所内种植作物和长势情况进行评比。同时,各班劳动场所评比结果与班主任绩效考评挂钩。另一方面,家庭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为此,学校积极倡导家长们全力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呼吁家长们改掉“事事包办”的习惯,多监督和指导孩子们在家做一些煮饭洗菜、打扫卫生、收纳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以保障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再者,我校挑选教师作为学生劳动实践的辅导老师,特聘农艺师王维炳、周启良、侯周洪等作为场所的指导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我们把劳动场所作为载体,促进了他们的发展,让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动手、动脑,以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劳动艰辛与快乐。在劳动中通过真切的感受,心理体验,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理解,让学生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生活体验,形成健康的个性与品格。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严格管理,有效实施劳动与学科间整合

  一是劳动教育整合多种学科。首先,学校将劳动教育课写进课程表,做到班班开展、人人参与。同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和行为能力,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制定循序渐进的课程目标。其次,学校以基地为依托,把劳动基地建设与学科教育进行整合。学校以校园的“桃李园”“清心廊”“忆苦田”为载体建设跨学科的主题课程,突出季节的主题序列,即“桃李园”的“桃李感知季”“桃李观赏季”“桃李品尝季”“桃李文化季”;“清心廊”的“花种子求生记”“花仙子历险记”;“忆苦田”的“播种之歌”“耕耘之美”“收获之乐”。要求语文老师在这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有关作文;数学老师能引导学生结合实践编写应用题、测量数据;科学老师让学生在基地中观察、实验;美术老师让学生到基地写生等,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受到教育,以实现基地的育人功能,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再次,在使用省编劳动课教材的同时,学校还从本地本校的实情出发,组织力量编写了劳动(技术)校本教材——《劳动最光荣》,同时还将立体装饰画、踏虎凿花、苗族数纱等民族手工纳入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了劳动教育的教材建设和课程体系。学校立足创造性劳动教育,以“一育”牵“四育”,设计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和以劳育美的课程内容,通过跨学科、跨场所、跨主体、跨行业来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开展契合学生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活动,推动理念、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协调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情感劳动三维共进,有效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

  二是劳动教育融合科技创新。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将科技创新融入劳动教育过程,开设动漫创客科技创新课程。搜集了国内外有关劳动主题的优秀绘本,如:《二十四节气》《袁隆平爷爷》《小威力做家务》《大人每天都在做什么》《自己种种看》《我是小花匠》等,按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开展相应的绘本阅读及动漫创作活动,在“听说—交流—体验—创作—内化”的过程中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萌发对劳动的热爱,引导学生在劳动思维下进行劳动行为,塑造他们乐于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美好品质。

  三是劳动教育结合素养提升。学校开设劳动实践场所,让学生共同参与体验活动,在劳动中学习农业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快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让学生将劳动观念入脑入心,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培养主人翁意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三、注重效益,全力助推美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注重育人效益。结合学校的环境建设,学校建立了“原生态劳动示范基地——忆苦田”、“现代劳动农业基地——清心廊”、“观赏性与采摘体验式劳动基地——桃李园”三大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这使得学校在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的劳动教育的同时,还极大的美化了校园环境。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在升华中形成良好的品质,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学会感恩,团结互助等劳动品质得到提升。

  二是注重经济效益。几年来,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产品免费提供给食堂,降低伙食成本,学校把节省下来的资金又投入到环境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中,提高了学校的硬件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同时,依托葡萄、柑橘、桑蚕、稻花鱼等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不仅为学生获取劳动知识,达到教育与实践目的提供便利,而且有效解决了老百姓农产品脱销后顾之忧,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老百姓增收。

  三是注重社会效益。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有助于发展校园经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劳动实践场所形成规模经营后,将成为学校补充教育经费、改善学生生活、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劳动实践场所开展教学、科研、生产活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为当地农村输送了一批有科技致富头脑的先进农民,培养了一大批回乡务农的致富能手,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科技示范作用,有效助推美丽乡村振兴。

  我们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有劳动就有收获,以后我们所得到的远远会大于我们的付出。以PBL理念为指导的劳动课程育人方式地探索,它不仅极大的美化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创新能力得到了有力提高。今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此项工作开展下去,让它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内容

评论排行榜

热门标签